H13钢是C-Cr-Mo-Si-V型钢,
在世界上的应用极其普遍,同时各国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探究化学成分的改进。
钢的应用广泛和具有优良的特性,主要由钢的化学成分决定的。
钢中含碳量决定淬火钢的基体硬度,模具钢厂家,按钢中含碳量与淬火钢硬度的关系曲线可以知道,模具,H13钢的淬火硬度在55HRC左右。对工具钢而言,钢中的碳一部分进入钢的基体中引起固溶强化。另外一部分碳将和合金元素中的碳化物形成元素结合成合金碳化物。对热作模具钢,这种合金碳化物除少量残留的以外,还要求它在回火过程中在淬火马氏体基体上弥散析出产生两次硬化现象。从而由均匀分布的残留合金碳化合物和回火马氏体的组织来决定热作模具钢的性能。由此可见,钢中的含C量不能太低。
含5%Cr的H13钢应具有高的韧度,故其含C量应保持在形成少量合金C化物的水平上。Woodyatt 和Krauss指出在870℃的Fe-Cr-C三元相图上,H13钢的位置在奥氏体A和(A+M3C+M7C3)三相区的交界位置处较好。相应的含C量约0.4%。图上还标出增加C或Cr量使M7C3量增多,具有更高耐磨性能的A2和D2钢以作比较。另外重要的是,保持相对较低的含C量是使钢的Ms点取于相对较高的温度水平(H13钢的Ms一般资料介绍为340℃左右),使该钢在淬冷至室温时获得以马氏体为主加少量残余A和残留均匀分布的合金C化物组织,并经回火后获得均匀的回火马氏体组织。避免使过多残余奥氏体在工作温度下发生转变影响工件的工作性能或变形。这些少量残余奥氏体在淬火以后的两次或三次回火过程中应予以转变完全。这儿顺便指出,H13钢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组织为板条M+少量片状M+少量残余A。经回火后在板条状M上析出的很细的合金碳化物,国内学者也作了一定工作。
模具设计特点及模具结构1.模具设计理念和特点
(1)模架大小合理设置,动定模为整体,材料为P20,以减少材料节约成本。
(2)充分考虑冷却,水路尽可能多地布置,高光滑度模具,且直径要大。
(3)顶出安全、合理,导向杆辅助斜顶顶出。
(4)分型面设置合理,方便加工和配模,R角分型面加工成顺断差。
2.模具结构设计
(1)模具基本外观构造如图6所示,塑胶五金模具,模具基本外观构造包括:热流道保护导柱、定位圈、锁模块、撬模坑、模脚、吊环螺丝及水路等。
模具基本要求如下:
1)热流道导柱比热嘴高出20mm以上,在安装时起保护作用。
2)每两块板间撬模坑尺寸设置为45mm×45mm,深8mm。
3)模具地侧设置模脚。
4)A、B板各4点起吊,吊环位置尽量设置在模具两侧。
30、铜工是什么?
电火花通常采用易于加工的铜料做放电电极,称为铜工,也称电极,铜工一般分为:粗工、粗幼工、幼工、幼工又称精工。
31、火花位通常是多少?
放电过程中,铜工和钢料之间的放电间隙称为火花位,粗工火花一般在10到50条,幼工火花位一般在5到15条(欢迎关注微信:汽车工艺师)。
32、料位是什么?
塑胶产品的避厚,也称肉厚。
33、原身留是什么?
原身留是相对与割镶件而言,原身留是指一整块钢材为加工胚料,加工的时候一起加工出来。
34、熔接痕是什么?
两股塑胶相遇所形成的线称为熔接痕。
35、喷流是什么?
塑胶从进胶口进入型腔后形成弯曲折叠似蛇的流痕称为喷流。
姓名: | 蔡先生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8820992211 |
业务 QQ: | 3117690353 |
公司地址: |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鹅公岭东门路94号A栋 |
电话: | 0755-28213911 |
传真: | 0755-89342196 |